个体特征检测项目
首页 > 检测项目(产品)介绍 > 个体特征检测项目 > 正文
心脑血管4项检测
发布时间:2025-06-11 来源: 浏览次数:66
通过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房颤、中风易感基因检测,了解自己关于这些疾病的易感风险。指导受检者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,做到早知道、早预防,延缓或避免疾病发生。
一、疾病核心基因与风险机制
冠心病
核心基因:APOB(调控脂蛋白合成)、PCSK9(影响低密度脂蛋白代谢)
风险机制:基因变异导致脂代谢紊乱,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
心肌梗塞
核心基因:F5(凝血因子V突变)、MTHFR(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调控)
风险机制:基因缺陷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或加重血管炎症反应
房颤
风险关联基因:与心脏电信号调控相关的基因(如离子通道功能基因)
风险机制:基因突变诱发心律紊乱,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
中风(脑卒中)
风险关联基因:凝血功能相关基因(如F2)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基因
风险机制:基因多态性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脆性增加
二、检测方法与样本要求
检测技术:基因芯片法
样本类型:
静脉血(3-4mL,EDTA抗凝管保存,4℃冷藏或-20℃冷冻运输)
口腔黏膜细胞(常温保存,72小时内运输)
报告周期:10个工作日
三、检测意义与临床应用
风险评估:通过多基因协同分析,预测动脉粥样硬化、血栓形成等病理进程风险;
预防指导:结合生活方式干预(如控盐、戒烟),降低携带易感基因者的发病概率;
早期筛查:针对家族史或高危人群(如中老年、肥胖者),实现疾病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下一篇:心理压力疾病检测(3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