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个体化系统解决方案
首页 > 检测项目(产品)介绍 > 肿瘤个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> 正文一、检测原理与核心价值
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
肿瘤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通过分析药物代谢酶基因(如CYP2D6、DPYD)的多态性,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代谢效率与毒性风险。例如,DPYD基因缺陷可能导致氟尿嘧啶类药物(如5-FU)的致死性骨髓抑制,需禁用或调整剂量。
耐药基因筛查
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突变(如MDR1、ERCC1),可预测肿瘤细胞对铂类(如顺铂)或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,避免无效治疗。
二、临床应用场景
化疗方案优化
剂量精准化:UGT1A1基因型与伊立替康的血液毒性相关,野生型患者可耐受标准剂量,而突变型需减量20%-30%;
药物选择:TYMS基因多态性影响氟尿嘧啶疗效,高表达患者可能需替换为奥沙利铂等替代方案。
毒性预警与预防
TPMT基因缺陷者使用巯嘌呤类药物(如6-MP)时,骨髓抑制风险升高10倍以上,需剂量调整至常规量的10%-15%;
CYP2C19快代谢型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时,活性代谢产物生成过多,可能增加出血性膀胱炎风险。
三、检测技术路径
靶向测序
针对化疗药物相关基因(如DPYD、UGT1A1、CYP2C19)设计Panel,通过高通量测序或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分型。
动态监测
治疗期间检测循环肿瘤DNA(ctDNA),实时追踪耐药突变(如BRCA1/2二次突变),及时切换化疗方案。
四、临床实践建议
指南推荐:NCCN指南明确要求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前需检测DPYD基因,伊立替康需评估UGT1A1状态;
多维度整合:结合肿瘤突变负荷(TMB)与免疫相关基因(如PD-L1)表达,优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。
肿瘤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通过解析代谢、耐药及毒性相关基因,实现化疗方案的精准化与个体化,可降低30%-50%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,并提升20%-35%的治疗有效率。
上一篇:临床分子病理及精准化用药指导 肿瘤靶向用药指导基因检测
下一篇:没有